环境保护
    主页 > 期刊导读 >

环境心理与生理舒适护理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

哮喘是小儿常见性的疾病之一,其以咳嗽、胸闷和气急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容易频繁发作,临床中通常需长时间治疗,同时目前尚未找出根治的方法[1-2]。哮喘因反复发作等因素给患儿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痛苦,对其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也给家属带来极大的身心负担。目前,护理干预是治疗哮喘患儿的辅助方法之一,规范、综合、有效和舒适的护理模式能够改善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增强其治疗效果[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属对哮喘患儿的护理质量也寄以更高的期望。目前,舒适护理模式作为良好的护理手段之一,能够有效满足患者对护理质量的需求,提高其身心舒适度,有助于提高患儿住院治疗的安全感和依从性,进而对改善临床疗效具有促进作用[4-5]。2017年1月1日~2019年4月30日,我们对43例哮喘患儿实施环境、心理与生理舒适护理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同期收治的86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X线胸片和血、尿、便等常规化验及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②无肝、肾、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排除标准:①伴有先天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②伴有支气管、过敏性鼻炎、营养不良等;③伴有心、脑、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3~13(8.)岁;病程0.3~4.0(2.)年。干预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3~14(8.)岁;病程0.4~5.0(2.)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儿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均给予抗感染、促进酸碱平衡、解痉、吸氧、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促进呼吸道通畅及祛痰等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干预组给予环境、心理与生理舒适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内容:①环境方面。维持病房舒适的温、湿度,积极通风换气,光线柔和,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可在病房内放置绿色植物、鲜花等营造舒适、温馨的室内环境;室内尽可能减少嘈杂,避免光线、嘈杂声音刺激。室内可布置患儿喜爱的卡通图案,可适当放置患儿喜爱的玩具,尽可能提高其安全感和舒适感。护理人员面带微笑,以耐心、细心、爱心的态度,尽可能环境患儿的恐惧、不安、焦虑等情绪。视患儿病情而定,可让患儿观看卡通节目以尽可能营造室内愉悦、轻松、和谐、温馨和舒适的环境。②心理方面。护理人员积极与患儿交流,密切观察其心理状态,了解并在条件允许下尽量满足其需求。可通过抚摸等方式,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给予患儿良好的关怀、抚慰和细微的服务。通过表情、眼神、手势等方式,带动患儿调整自身情绪,积极、自觉改变不当的行为,调整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积极配合的患儿,可通过鼓掌等形式给予一定的肯定,并鼓励患儿坚持积极配合;对依从性较差的患儿,可使其与其他患儿进行交流,鼓励患儿培养积极接受治疗的信念,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治疗期间告知家属积极参与心理干预的模式中,多给予患儿陪伴和关怀,使其在院内也能够获得家庭般的关怀。由护理人员向家属讲解有关哮喘的基础知识,介绍相关药物的用法、用量、作用及注意事项等,可通过板报、挂图、温馨提示语及健康教育小手册等形式使其接受有关哮喘保健、治疗及康复等相关知识;通过现场演示等方法指导家属如何正确把握气雾剂、干粉吸入剂等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并让家属进行现场操作。③生理方面。由护理人员定期帮助患儿翻身,并以由下到上、由两侧至中间的顺序进行叩背,充分吸净口、鼻、咽分泌物,并对痰多的患儿采用激素类喷剂。雾化吸入治疗期间,应控制其温度在22~26 ℃;取患儿侧卧位或坐位,时间约为10 min,以促进其呼吸道湿化;起初吸入时给予小雾化量,往后适当增加其所需量。对吸入期间哭闹的患儿,为获得良好的雾化效果,由家属和护理人员在一旁安抚以防心脏负荷加重而引起严重缺氧。雾化后为促进排痰,可采用叩背震动等方法以使黏附于气管、支气管上的痰液顺利排出。雾化吸入治疗和相关护理应尽可能集中进行,尽可能避免患儿哭闹、挣脱而使心脏负荷加重。告知家属治疗期间应清淡饮食,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同时应多补充水果、蔬菜和流质、半流质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临床疗效、依从性及生活质量。①临床疗效[6]:分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和无效(未见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治疗依从性:依据患儿有无达到临床医生所给予的药物用量、服药次数、时间和能否定期、坚持服药4个方面进行评分,每项评分均为0~3分,评分越高表示患儿依从性越高。③生活质量:通过生活质量量表[7]对患儿干预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该量表分为生活环境、家庭生活、躯体症状、心理状态、同伴交往5个方面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儿护理后生活质量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