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开局良好
经济日报北京2月23日讯(记者刘瑾)在生态环境部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孙守亮表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的生态环境领域8项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良好开局。“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更注重“质的提升”,强调内涵发展。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7.5%,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4.9%,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指标预计达到“十四五”序时进度要求;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4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预计完成年度目标。
2022年是推动落实“十四五”顶层设计、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重要一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孙守亮介绍,今年综合考虑经济平稳运行、常态化疫情防控、生态环境改善的需要,不设定过高的目标,但力争高质量完成。生态环境部部署了有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强化生态保护监管、确保核与辐射安全、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6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目前,《“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正在按程序向社会发布。据介绍,《规划》面向美丽中国远景建设目标提出了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4个方面的目标指标,明确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大气环境、提升水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重点任务,还部署了若干与目标指标、重点任务相匹配的重大工程,在许多方面有新突破、新拓展、新提升,绘就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路线图、施工图。
孙守亮表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在思路上的重大变化是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稳和进'的关系,我们强调稳中求进,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二是‘量和质'的关系,不单纯追求‘量的改变',更注重‘质的提升',强调内涵发展,强调群众获得感。要面子,更要里子;要颜值,更要品质,只有这样生态环境才能根本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