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主页 > 综合新闻 >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盛会即将启幕 联合国官员呼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昆明10月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子倩)10月11日,旨在为未来10年布局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蓝图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第一阶段会议将在云南省昆明市开幕。

  这也是中国第一次承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今天下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在回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提问时表示,全球青年越来越多地关注环境问题,应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此次大会将全面总结国际社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验,谋划未来1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蓝图。第一阶段会议将完成除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外的各项议题审议,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会在明年上半年审议并做出决定。

  穆雷玛说,近年来,她在与不同国家的年轻人的交流中已经深切感受到,“未来一代”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

  她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青年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他们只有现在主动作为,才能在未来承担起历史责任,这对应对全球性的环境挑战至关重要。”

  2010年,在日本爱知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对此后10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确立了若干目标,但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2020年9月发布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20个纲要目标中,仅6个目标得到“部分实现”,例如目标11中陆地和海洋受保护区域的增长比例达标,但是保护区的质量等指标并不达标。只有约1/10的国家有望实现“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

  各国对“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承诺的雄心与实现这些承诺的行动存在差距,在此背景下的COP15第一阶段会议备受关注。

  穆雷玛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虽然没有一个“完全实现”,但这不代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止步不前。各国提交的国家报告总体均显示有进展,数百个国家作出了支持生物多样性的政策和行动。只是这些进展不足以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转型性变革”。

  2021年10月9日,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COP15新闻中心,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接受中方媒体联合采访。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子倩/摄

  “COP15将制定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框架和行动计划,以扭转生物多样性恶化的趋势,同时也希望能鼓励更多的部门、企业、社区及个人,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穆雷玛表示,大会更希望在各国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推动观念的转变,即:解生态环保之“题”的答案仍在地球上,需要实现经济、管理和社会的韧性,从而利用重建的契机提升生态环境。而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每个人都应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行动起来。

  穆雷玛对COP15在中国政府的筹办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COP15会期一度推迟,会议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最终第一阶段会议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在穆雷玛看来,这体现出中国在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行动力和领导力。

  过去两年间,《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中国政府联同COP15筹备工作组委会展开了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当我今天走进大会新闻中心,看到随处可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精心设计”,穆雷玛切身感受到了中方为确保COP15顺利举办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作为COP15的东道国,以及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无疑将扮演重要角色。在去年年底的一次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在谈及中方对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设想和主场时指出:一是框架应平衡体现《生物多样性公约》确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三大目标;二是框架应兼具雄心和务实,既要为未来提供高瞻远瞩的指导,同时又要在借鉴“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经验基础上,确保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执行性;三是框架应照顾发展中国家关切,加强对发展中国家支持。

  穆雷玛认为,中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切实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COP15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中国的所作所为正在影响着其他国家和主体,中国在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的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