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多样性 成为宁波环保工作靓丽名片
杭州湾湿地已成为鸟类天堂。(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昨天举行的2021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宁波主题宣传活动上,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
宁波地处亚热带,濒临东海,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境内西部有四明山—天明山陆域绿色屏障,东部有一港两湾滨海蓝色屏障,中部有甬江流域、东钱湖、平原河网等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非常适合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
宁波市域内植物种类繁多,现有裸子植物9科22属59种,被子植物151科677属1407种;境内野生动物资源较为丰富,陆生野生动物共有438种、16亚种,约占全省陆生野生动物总种数的68%。
全市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物种计7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黑麂、黑鹳、白颈长尾雉、黑脸琵鹭、镇海棘螈、中华凤头燕鸥等1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河麂、鸳鸯、勺鸡等63种。
成为我市环保工作靓丽名片
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宁波多措并举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目前,全市栖息着一批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镇海棘螈为我市独有,数量极少,野生种群数量不超过600尾,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定为极度濒危物种。为了挽救该物种,我市建立保护区,开展系统科学的保护和研究,成功开展人工繁育近千尾,目前该物种野外种群已趋于稳定,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此外,我市加快建立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地体系。已经建立了28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27个,国家级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包括杭州湾国家级湿地公园、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以及象山港马鲛鱼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
生态保护红线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将人类干扰程度降到最低。目前全市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小区24个,合计3139平方公里,占海域总面积的37.6%;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共四个大类型54个功能小区,面积为167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7.1%。
在生物多样性调查方面,我市已完成杭州湾国家级湿地公园、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公园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地的调查。慈溪市(杭州湾)、象山县及四明山区域的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也已全面展开。
植物专家指导志愿者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冯瑄摄)
畅游百鸟乐园、穿越物种进化隧道
我市将建生物多样性体验基地
畅游百鸟乐园、萌宠乐园、蝴蝶乐园;穿越物种进化隧道;亲子科普体验……不久之后,宁波市民可以在数千平方米的基地里体验一把“生物多样性”的乐趣。昨天上午,在2021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宁波主题宣传活动上,位于海曙区龙观乡的我市首个生物多样性体验基地建设启动。
宁波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而1670平方公里陆地生态保护红线和3139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更是为宁波生物多样性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仅海曙区域内,就有著名的古老残遗植物——金钱松、植物界的大熊猫——中华水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白鹳,以及有“亚洲之蛙”之称的虎纹蛙等等。
“正是有了这些多元的生物伙伴的存在,我们才能在万物和谐的家园中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鸟语花香。”市生态环境局海曙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曙区将以龙观乡为首发站,联合生物多样性专家团队通过摸清家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基地建设——生物多样性体验基地建设、培育业态——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等“三步曲”,全面推进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同时采用“1+M”模式,打造1个体验馆加多个现场体验的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研学旅行路线。
参与基地建设的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博士马方舟告诉记者,该基地将设置在龙观乡雪岙村,计划今年下半年正式开建,建设周期为一年,拟建面积为室内800平方米、室外3200平方米。基地计划设置一些体验馆,诸如萌宠乐园、蝴蝶乐园等,在设计上增加游乐互动、亲子科普等功能。同时,拟在龙观乡李岙村建一个鸟类主题乐园,运用本地植物资源,还原鸟类栖息地生活环境,打造生态自然人文的主题乐园。“这个基地建成后,也将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生物多样性基地。”马方舟说,届时希望广大中小学生前来体验,因为他们是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