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塑”习惯为何难以转变?支持环保不可“叶
进入2021年,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正在悄然退出人们的生活舞台。快餐厅多了纸勺子,奶茶店提供纸吸管,超市出售可降解塑料袋,家用小棉签的塑料棒换成了木柄……随着“禁限塑”新规的实施与升级,人们的生活少了一些便利,却多了很多新的选择。
本期“今晚调查”通过掌上天津App、天津妈妈网和腾讯问卷网络渠道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34份,发现受访者的“用塑”习惯扭转并非一日之功。目前,市面上所提供的“用塑”消费替代品基于材质类型和使用方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即可持续使用的替代品和一次性、可降解的替代品。人们对这些替代品的使用需求和使用体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用塑”习惯能否更加快速和高效地转变。
支持环保不可“叶公好龙”
韩女士上班时习惯带水壶、带饭盒,可最近,在她帮小外孙准备野餐小饭盒后,却遭到了女儿的批评。
“我自己用铝饭盒,闺女嫌弃得不行。我看她自己在家用玻璃饭盒,给孩子用塑料饭盒,就说了两句,她又不高兴,说我不懂,她选的都是安全材料、无毒无害。我也关注塑料标识,比如有三角形的小标签(可循环)、里面是数字5(聚丙烯材料)的塑料盒,我都会留起来。孩子的饭盒小,装不下什么吃的,我找了一个很喜欢的小塑料盒,也给孩子带上了。结果我闺女半路就给我打电话,数落我用塑料盒不对,用塑料袋装塑料盒也不对……我知道她当时在开车,不敢多说什么,可心里头憋闷得不行。后来闺女说帮我整理东西,把厨房里的塑料袋和塑料盒都扔了。我真是难受,她道歉也没用。”
如今,韩女士已经消气了。可对于限塑和环保,她有很多话要说:“不用(不可降解)塑料、支持环保,都知道是好事。可年轻人也别说一套做一套啊!你自己动不动买杯饮料喝,去超市还得买五角或者好几元钱的购物袋,转头把家里原有的塑料袋都扔了。这是环保吗?这是浪费啊!你就算嘴上说得再环保,(实际行动上)还有我们当初用篮子买菜环保吗?那篮子,都是你们不肯拎才淘汰了啊。”
部分民众态度不够积极
调查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在样本的年龄分布方面,19岁至40岁的受访者占39.16%,41岁至60岁的受访者占39.86%,其他年龄段占比不高。总体来看,受访者以成年人为主,且年龄分布较为均匀,受访者的体会和意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近八成(79.72%)受访者明确知晓禁限塑新规,了解目前在零售、餐饮等行业已经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塑料吸管;也有约两成受访者对此知晓不足。
54.79%的受访者完全支持与“禁限塑”有关的政策与规定,认为应该为更好的未来和更好的生活环境而努力;31.14%的受访者支持限塑,但同时也担忧严格“禁塑”会给自己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便;14.07%的受访者对“禁限塑”持保留和观望的态度。
不可降解塑料尚未绝迹
《天津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本市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塑料棉签、不可降解塑料袋等类别的塑料制品。而调查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受访者仍然能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超薄塑料购物袋(67.13%)、不可降解塑料餐具(54.20%),一些酒店宾馆也仍存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50.35%)的现象,快递行业尚未完全摒弃使用不可降解的快递袋、胶带、编织袋(46.15%),部分受访者相信自己可能遭遇过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的塑料制品(43.01%)……同时,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由于缺乏分辨可降解与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知识,自己无法准确判断塑料制品的属性和品质。
总体来说,九成受访者认为禁限塑政策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其中约半数人认为效果显著,另外半数人认为确实看到了“禁限塑”的成效,但还不够理想;仅一成受访者觉得没有明显作用,很多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仍在使用。
环保购物袋常常被遗忘
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相关科普宣传走进了千家万户。在本次调查中,一些受访者表示自家的环保购物袋实在太多了,但仍然很难做到每次购物都随身携带%的受访者拥有5个至10个环保购物袋,37.76%的受访者拥有4个以内的环保购物袋,而20.28%的受访者所拥有的环保购物袋甚至超过11个。
在外出购物时,人们是否会随身携带环保购物袋呢?33.23%的受访者表示经常随身携带,52.40%的受访者偶尔能够做到,14.37%的受访者仍然做不到。在导致消费者没有自带购物袋的原因中,最常见的是“忘记了,没养成好习惯”,占比超六成(62.59%);其次则是“总带着感觉不方便”(47.55%)和“袋子质量一般”(47.55%);基本上不存在因为挑剔购物袋外观而不愿携带的情况(0.70%)。在没有携带环保购物袋购物时,超过半数(52.80%)受访者选择购买可降解塑料袋,47.20%的受访者不愿购买可降解塑料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