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环保督察组车牌泄露,这点“聪明”用到治
据媒体报道,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河南省下沉督察伊始,“暗访车”就被泄露了车牌,督察人员仿佛被装了GPS,行踪都被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掌握。在濮阳,3名督察组人员到一家羽绒加工企业排水口不到五分钟,几位县区相关负责人就上来“热情”地打招呼:“机动组领导来了?”
中央环保督察组到各地下沉督察,尽管本身并非高度机密,但涉及到具体行程、督察线路、问题线索,以及车牌号等等,仍不可能被轻松获得。这是督察组工作性质决定的,每一次下沉督察,都是对当地问题线索的详细梳理与追踪,“带着问题下来”,“查个结果回去”,其代表的是国家意志,体现了中央坚定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心。
这一事件的严肃性毋庸置疑。各地理应积极配合,诚恳接受,认真整改,并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发现常态化环境治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避免。如果不明了这些,反而采取非常规手段,把摸排、跟踪、眼线等动作用在督察组身上,肆意刺探行踪,并跟踪围追堵截,显然已经走到了督察组的对立面,涉嫌违法违规了。
个别地方试图“保护”企业的想法,并非完全不能理解,但“保护”的前提是企业能够严格遵守环保相关规定,做到守法经营、合规排放。明知道企业环保不达标,或者对环保要求阳奉阴违,并无整改之诚意,却不乏应付之举动,仍刻意回护,甚至站到环保督察组对立面,帮助企业逃避处罚,无疑走错了方向。
其实,对企业最好的“保护”,就是直面问题,严格整改落实,无任何捷径可走。任何弄虚作假、敷衍搪塞,最终都无法逃脱环保的“硬约束”。尽管那些严格要求企业落实环保责任的地方,经济一时会受些影响,但从长远看,其实是受益的。与其左支右绌帮企业遮丑,还不如下决心推动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
中央环保督察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推动地方党委政府落实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这也意味着,督察组所调查的,除了企业的问题之外,也有地方治理不力、整改不积极等不作为问题,从此前多次反馈的情况看,已有不少地方受到处罚。
凡事总需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为宜。要看到,践行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相关地方不要把中央环保督察组的下沉,视为“找麻烦”“处理人”,而应认真配合督察,发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善于借助中央督察,推动破解地方上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只有查实了,才能真正起到督察的作用。
近年来,多地已经发现糊弄督察的个案,如2018年安徽亳州市谯城区少数领导干部与企业串通一气,通风报信,指使、授意企业弄虚作假,后被通报处理;又如山西临汾市时任环保局局长组织人员上百次人为干扰国控站点,导致大气监测数据严重失真等。这些乱象暴露出一些地方不仅环境治理能力低下,环境认知也同样不到位。
其实,若是把跟踪、摸排、糊弄那点聪明劲儿,用到正经工作上,何愁做不好环保?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辖区企业的直接责任,又何愁落实不下去?与其操心受累瞎胡闹,不如认认真真做事情。想想看,中央环保督察组都下来了,若是手里没点实实在在的线索和问题,能行吗?!
(作者 龙之朱,摘自“红星新闻”)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